会议现场
陈刚在致辞中表示,《敦睦情谊》的创作与传播恰逢其时,期待研讨会搭建学界、业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推动纪录片形成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陈刚讲话
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纪录片《敦睦情谊》,唐宁代表创作团队介绍了该片的创作及传播情况。该片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西安电视台等单位策划,南京市建邺区委宣传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创作;以在昆明留学的老挝留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讲述了中老文化旅游、援建老挝第一座公路大桥、中老铁路建设、老挝留学生学习铁道建设技术等故事,彰显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和一衣带水的中老友谊,展示了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成就。该片于2023年3月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秧纪录”平台首映,并通过央视网PC端、央视影音移动端及未来电视大屏端等多终端播出。
唐宁发言
祝燕南指出,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要符合中国国际传播的要求、符合国际传播的基本特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敦睦情谊》创作时机选择得当,聚焦百姓生活亮点,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他强调,对《敦睦情谊》的研讨交流可以引发对重构中国国际传播理念的思考:如何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赛道和选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方式。他希望,学界业界要树立现代国际传播的理念,并从理念到自觉,充分应用和实践;要不断深入思考,打造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体系,形成中国国际传播战略格局和中国特色国际传播方式。
祝燕南发言
张西龙对《敦睦情谊》创作背景和传播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与解读,并对纪录片的创作与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他指出,泛亚铁路建设、“一带一路”十周年、中老建交60周年是该片创作与传播的背景。《敦睦情谊》传播到老挝后,创作风格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内容广受好评。张西龙表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仍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需要新的作品从政策探讨、宣传手段和方式、理论研究上做好国家形象的对外进行传播。
张西龙发言
胡智锋从创作艺术、创作价值和创作素养三个方面对《敦睦情谊》进行了点评。他从“高”“细”“活”三个方面概括了该片的艺术特色;认为该片具有通过中老关系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政治价值,通过人物故事传播人类新形态价值观的文化价值,重塑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价值。从创作素养上看,该片创作者有情怀,秉持了对创作的热爱和传承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感;有积累,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挖掘使该片有厚度感;有判断,充分把握了主旨思想和创作传播的恰当时机。
胡智锋发言
陆地从选题立意、内容结构和时机择取三个方面对《敦睦情谊》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该片选择中老国际传播作为创作主题,意义重大。从中国周边地缘来看,老挝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它是中国连接柬埔寨和泰国的纽带。陆地将该片内容结构归纳为“五通”,即通车、通商、通婚、通话、通心,一通百通。陆地认为,该创作团队在疫情过后,能够克服困难及时拍摄成片,实属不易;纪录片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播出,既重实效,又重时机。
陆地发言
唐金楠从选题、创作、传播等方面对《敦睦情谊》给予肯定,认为该纪录片拓展了国际传播的视角,对中老历史交往的刻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意义。李鸣表示,“秧记录”平台要做纪录片的友军和传播的合作伙伴,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杨晨认为,《敦睦情谊》成功的原因在于其生动地讲述了中老两国深厚的友谊,同时也为建邺区提供了一个展示城市形象的国际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