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智能”的世界,学科界限被打破,现代社会治理与人文社会科学面临诸多新命题。为紧随时代步伐,助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数字·智能的世界——首届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2022年11月18日—19日于线上举办,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重要专业刊物和知名大学学报主编参加此次盛会,从经济、管理、法律、传媒、人文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交流“数字·智能”的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
01
会议时间及平台
会议时间:2022年11月18日-19日
会议形式:线上会议 腾讯会议直播
02
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
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新科技人文》(New Techno-Humanities)编辑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编辑部
协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交大法学》编辑部、Emerging Media: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Society编辑部、《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中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上海市外文学会
03
会议议程
11月18日
主编与学者对话论坛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IlT4akRomC0R
14:00-14:10
开幕式
主持人:徐剑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彭青龙 致辞
线上合影
14:10-16:30
与会主编发言
(每位20分钟)
主持人:徐剑
1. 张跣(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数字化生存时代人文研究的价值定向》
2. 梁展(《外国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论文学研究的历史化》
3. 王锡锌(《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数治与法治: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命题》
4. 朱鸿军(《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主体板块及其2.0阶段的使命》
5. 沈开艳(《上海经济研究》主编,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对元宇宙产业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
6. 傅敬民(《上海翻译》主编、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智能化时代的翻译研究:系统功能与议题设置》
7. 杨枫(《当代外语研究》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人文伦理规约下的数字智能发展》
16:30-17:20
圆桌讨论
与学者对话
17:20-17:30
闭幕式
总结发言
11月19日
主 论 坛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wByxKYZ6Vxk6
8:00-8:20
开幕式
主持人: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上海交大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 致辞
上海交大文科处处长吴文锋 致辞
线上合影
8:20-11:00
主旨发言
(每位20分钟)
主持人:刘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1.上海交通大学 王宁:
《数字人文之于人文学术的范式意义》
2.上海交通大学 季卫东:
《元宇宙经济与法律》
3.北京师范大学 喻国明: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传播发展的全新格局与操作关键》
4.复旦大学 朱春阳:
《智能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创新发展新坐标》
主持人: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
5.南开大学 宋华琳:
《智能社会与行政程序法的改革》
6.同济大学 吴赟:
《数字时代中国故事的翻译与传播》
7.华东政法大学 高奇琦:
《智能革命视域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8.上海交通大学 罗俊:
《数据与模拟双驱动的智能决策管理》
向上滑动阅览
主旨发言
数字人文之于人文学术的范式意义
王宁
科学与人文并非总是呈对立状态的,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这二者的相通之处已日益彰显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可以沟通和交流的地方,最终使得科学与人文取得双赢。“数字人文”实际上已被一些人付诸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完全能够以科学的方法使人文学科摆脱危机,并建立一种新型的科学与人文共存和共赢的关系。但是一些保守的人文学者仍十分担心,这一新的学科领域的建立是否会摈弃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正常的人际交流?它是否会导致人的进一步异化?他们试图通过坚守人文主义的立场来阻挡这一科学的或非人文主义的潮流。本文认为 “数字人文”可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一座可以沟通和对话的桥梁,使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服务于我们的人文学科教学、研究、出版以及成果的评价。
【专家简介】王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大)基地主任,文科资深教授。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元宇宙经济与法律
季卫东
以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3.0为基础的元宇宙,通过数字分身(Avatar)和非同质化代币(NFT)分别形成了不断扩张的经济圈和金融圈,围绕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也引起了一系列崭新的法律问题。例如现实建筑在虚拟空间的映射引起所有权的重叠和冲突,虚拟空间的标识、广告以及商标在知识产权法中需要重新定位,NFT商务究竟属于证券交易还是加密资产交易或者货币兑换业务,NFT的随机性销售与博彩业如何区分,都需要深入研究并进行法律制度设计,进而为执法和司法提供合理的政策指引。从理论上看,不同模式的元宇宙正在分别呈现法律秩序范式转换的前景,并为法与社会的实验和创新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平台。
【专家简介】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计算机协会(CCF)计算法学分会会长、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际学术期刊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创刊人兼主编、亚洲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盟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数字法学。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传播发展的全新格局与操作关键
喻国明
媒介技术无疑成为整个传播学科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面临着扩容、重构的革命性改变。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结构作用。但同时,在传播学学科仍然要立足以自己“以人为本”、以社会关系的连接、互动与影响为体的站位。毫无疑问,信息传播的“机器逻辑”与“人的逻辑”的不同导向,或许可以成为传播学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分野的关键,这也正是传播学科在迷失于巨中的回溯原点。
【专家简介】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中国互联网营销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是我国传播学实证研究的领军者、传媒经济学的奠基人及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开创者之一。
智能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创新发展新坐标
朱春阳
智能媒体和机构媒体共同构成了数字新闻业行动者网络,基于这一网络的信息流动与社会交往会对既有共识构建方案形成新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主流媒体的定位创新。智能算法成就了精准营销,形成了千人千报机制,但同时也消解了公共讨论所需要的事实共识达成机制,加剧了社会关系网络的碎片化和信息茧房化。主流媒体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媒介融合行动如果以新媒体为进化的天花板很可能陷入到新的身份危机中。因此,媒介融合的目标需要突破既有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致力于修复智能传播精准细分带来的系列问题,为价值共识达成提供事实基础。
【专家简介】朱春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等,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管理学、政府公共传播。
智能社会与行政程序法的改革
宋华琳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兴起,开启了数字时代的行政法。智能社会构成了行政程序制度创新的来源,有助于以符合效能原则的方式来实现行政任务。应给予行政相对人对互联网系统的拒绝权与选择权,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件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工智能系统的引入、智能化规则的确立和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过程,不能取代行政机关的裁量判断,行政机关仍要承担“个别情况考虑义务”。应保障行政相对人平等获得行政服务的权利,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决定的程序权利,保障行政相对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专家简介】宋华琳,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政府规制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数字时代中国故事的翻译与传播
吴赟
故事超越了传统的文化地域阻隔,是全球意义活动的一种叙事语言,具有“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心理认同基础。习近平主席将“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到治国理政的全局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在“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的对外传播总路线指引下,如何运用好数字时代的智能手段是提升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塑造力、感召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命题。在数字技术空前发展的当下,意义的建构与传播远非在单一纸质媒介中完成。图画、视频、超文本等复杂的多模态技术成为大众阅读世界、与世界互动的主要途径,其意义的建构与传播具有纸质媒介无法比拟的快捷性、直观性和愉悦性。因此仅以文字这种单模态形式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已经不能满足当今读者对复杂多元的多模态文本的阅读需求。翻译与传播需要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拓展中国故事的叙事路径,融通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以生动、形象的多模态文本对中国故事进行多元的新叙事,促进读者对于异域文化意义的认知、诠释与接受,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力度和效度。
【专家简介】吴赟,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首席专家;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翻译有“道”》主讲教师。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智能革命视域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高奇琦
智能革命的继续推进需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前提。一方面,智能革命的双重复杂影响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制,另一方面,中国在智能革命中的战略地位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加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特征体现为过程的全程性、利益的全局性、参与的全民性、制度的全面性。数字技术可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展开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数字账本可以为过程的全程性提供支撑;数字整合可以为利益的全局性提供保障;数字参与可以降低全民参与的成本,并提高行政效率;数字技术可以为制度的全面性提供整体支持。作为一种辅助性技术,数字技术并不能替代人民民主的本质性内涵。人民民主所调节的是人民内部之间的社会关系。区块链既是一种数字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形式。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点对点技术都指向多中心的治理形态,这与人民民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是一致的。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基础上,共识民主可以逐步形成。公民隐私也可以在加密技术的基础上得以充分保护。对人民的本质属性的定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主题。人民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属性,首先体现为个体性,即每个个体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另一方面,仅仅表达个体性还不是人民的全部。人民同样是整体性的群体,因此需要在个体之中形成一种整体性认同。
【专家简介】高奇琦,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围绕数字中国、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等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民族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CSSCI来源期刊论文百余篇,其中近3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数据与模拟双驱动的智能决策管理
罗俊
近年来,数据、算力和算法的迅速发展将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向高潮,“十四五”规划也将数字经济列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字智能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随着数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实现数智化转型。报告认为,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研究企业如何进行决策的学科,应顺应数智化浪潮,从实际管理问题出发指导企业依托数字智能实现最优决策。此外,管理科学研究还应完成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破圈”,成为数智管理的开拓者与创造者。报告将以“新冠疫情的波动性预测”和“大规模电商库存管理”两个案例阐述数智时代的管理科学研究如何助力医疗健康和互联网电商行业实现智能决策。
【专家简介】罗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随机建模、仿真优化、统计学习,及其在服务运营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健康医疗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国家自科基金优青和重点项目主持人。曾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首届“优秀青年学者奖”,上海交大首届“教书育人奖”(三等奖)等荣誉。目前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和《系统管理学报》编辑部主任。
分论坛
分论坛1:数字·智能与经管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eIs2QZvb2sdz
时间:11月19日 14:00-17:00
论坛主持人和点评人:罗守贵、刘帮成
会议工作人员:黄艺聪、孙启艳
发言顺序:(后续可能会调整)
分论坛2:数字·智能与法律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gLLCJHwBjc9l
时间:11月19日 14:00-17:00
论坛主持人:蒋红珍
会议点评人:郑戈、曹博
会议工作人员:张晨怡、郑贤涨
发言顺序:(后续可能会调整)
分论坛3:数字·智能与传媒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xCJsJFsLjrta
时间:11月19日 14:00-17:00
论坛主持人:沈郊
会议点评人:徐剑、吴帆
会议工作人员:高远、李硕硕
发言顺序:(后续可能会调整)
分论坛4:数字·智能与人文1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Oe78b4EvYI9c
时间:11月19日 14:00-17:00
论坛主持人:陈华栋
会议点评人:闫宏秀
会议工作人员:孙成平、周漫
发言顺序:(后续可能会调整)
分论坛5:数字·智能与人文2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DJKVS3KM5UBz
时间:11月19日 14:00-17:00
论坛主持人:吴攸
会议点评人:杨明明
会议工作人员:董皓悦、何宁
发言顺序:(后续可能会调整)
大会闭幕式
直播地址
https://meeting.tencent.com/l/hBVHXLhq0k4D
17:00-17:10
颁奖
学报2019年高影响力论文
及会议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17:10-17:15
会议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彭青龙 总结发言
04
会议联系方式
黄老师(18817527797)
孙老师(18018595923)
杨老师(13661682539)
会务邮箱:sjtuhw_only@163.com